• 怒放的生命:洛拉替尼一线治疗跨越NSCLC生死鸿沟,改写生存新篇
  • 时间:2025-09-02 19:49 来源 : 未知 作者 : 小江
  • 导语:精准治疗助力NSCLC患者生命加时,医患媒共同守护长生存美好愿景。

    在肺癌的阴霾下,每个确诊的患者都曾面临治疗选择有限,生存希望渺茫的困境。但医学的进步,总在绝境中点燃光亮。洛拉替尼作为第三代ALK-TKI,正以突破性的疗效重新描绘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蓝图,为患者架起通往长生存的坚实桥梁。而这条与癌症抗争的征途上,医者、患者与媒体的力量不可或缺。医者以创新与仁心拓宽治疗边界,患者以坚韧与希望重新定义生存,媒体以科学与温度传递抗癌信念。这三方力量的交汇,汇集成了守护生命的不竭源泉。

    医学界特策划本次以“时光续写·治愈荟——为生命加时”为主题的圆桌访谈,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杨衿记教授,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杨佳鑫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李安娜教授、广东电视台主持人黄泽榆女士、多位患者代表及患者家属代表,回顾医、患、媒等三方为肺癌长生存所付出的努力与温暖故事,探讨精准治疗时代下持续前行的方向与希望,共同传递守护生命的力量与信念。

    打破“谈癌色变”认知迷雾,迎来“绝症”到“慢病”的曙光

    “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高居癌症首位,堪称第一杀手,我国每年的新发肺癌病例高达108万杨衿记教授在访谈中首先提到,“但在近年来,肺癌诊疗领域发生着深刻变革。随着低剂量螺旋CT等早筛技术的普及,早期肺癌检出率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微创手术日趋成熟,新辅助治疗使更多原本无法手术的患者获得了手术机会。分子分型的日益细化,为精准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而靶向与免疫治疗的出现,更为晚期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长生存希望。在多学科团队(MDT)模式和精准医疗理念的不断推广下,肺癌治疗策略走向个体化、系统化,正向“慢病化”模式转变。治疗目标也不再局限于延长生存时间,更致力于实现患者生存质量的整体提升。

     

    图片1.png

     

    然而,“谈癌色变”的观念在公众认知中仍根深蒂固。多位患者及家属分享了他们的真实想法,蔡女士确诊时刚满31岁,她不愿相信,进行一次次检查病理检查。李先生虽每年参加单位体检,但也长期熬夜加班,总以为癌症“还很远”。患者家属徐先生的岳父有50多年吸烟史,却也从未真正设想自己会罹患肺癌。张先生和程先生也自认为身体强健,无法接受肺癌的诊断,另一位患者小曼更是坦言,过去对“癌症”二字极为避讳。这些体会折射出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即便肺癌悄然逼近,许多人仍因认知误区或逃避心理,未能及早发现、科学应对。

     

    图片2.png

     

    李安娜教授指出,多数患者在确诊之前对癌症缺乏基本认知,更谈不上主动预防,一旦确诊往往措手不及。原因主要在于,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存在不足甚至偏差,且目前的健康宣传与教育尚未充分覆盖癌症防治的细节常规体检也往往未能达到早期筛查所需的规范性与针对性

     

    图片3.png

     

    为帮助患者尽快调整心态、积极接受治疗,杨佳鑫主任分享了临床心理支持的经验。他指出,患者确诊后常经历“否认-愤怒-妥协-抑郁-接受”的情绪阶段,医护人员需要及时介入,为其提供可行的治疗路径与心理支持。杨衿记教授对此表示高度认同,并强调运用专业且人文的沟通技巧告知病情,有助于患者更快度过情绪波动,顺利接受治疗。黄泽榆女士进一步提出,应加强公众对靶向、免疫治疗等进展的了解,应破除癌症即绝症的固有认知,规范网络上良莠不齐的医疗信息,以弥补公众认知空白。

    对抗肺癌不仅是一场医学技术的攻坚,也同样需要直面公众在信息洪流中的迷茫与期待。而认知的革新仅是第一步,如何将科学的理念转化为生命的长度,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

    迈向高质量长生存新时代,洛拉替尼助力生命赞歌再启唱

    杨衿记教授指出,当前晚期肺癌的治疗目标已不再局限于生存时间的延长,“我们正推动肺癌从‘绝症’转向可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如同高血压或糖尿病一样可控。”以ALK阳性NSCLC为例,得益于一代、二代及三代靶向药物的相继问世,尤其是第三代ALK-TKI洛拉替尼这一高效药物的出现,使得该疾病亚型患者长期生存成为现实。CROWN研究数据显示,一线使用洛拉替尼的患者五年PFS率超过60%,其强大的入脑能力和预防新发脑转移作用是实现5年长生存的核心保障。杨衿记教授强调,正是这些进步,让晚期ALK阳性肺癌逐步迈入“高质量长生存”时代。在这一从确诊到“长生存”的转变中,患者、家庭、医护乃至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正在将生命的倒计时改写为一场充满希望的加时赛。

    患者李先生,31岁,2022年确诊,晚期肺癌不可切,基线无脑转移,一线洛拉替尼治疗至今:“服药后我积极配合治疗,每次复查都显示肿瘤在不断缩小,直到后来影像检查已难以观测到病灶。术后病理结果显示,25个送检组织均未发现癌细胞,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这一切,是我从未想象的奇迹。”

    患者张先生,40岁,2022年确诊,基线无脑转移,目前持续接受洛拉替尼治疗:“前期参与临床试验时每日经历3-4次腹泻,治疗两年半后仍出现脑转移。2025年5月开始接受洛拉替尼治疗。令人惊喜的是,用药仅三天,我的视力模糊症状便开始消退。只要能够活下去,哪怕面临更严重的副作用,我也能够接受”。

    患者蔡女士,38岁,2018年确诊,经历2次疾病进展,目前持续接受洛拉替尼治疗:“我坚持抗癌的最大动力,是我的两个孩子。化疗后头发全部脱落,我一直戴着帽子或假发,不愿吓到孩子。我问儿子:‘如果妈妈一直是光头,你会嫌弃吗?’他毫不犹豫地说:‘没有人会嫌弃自己的妈妈。’我告诉自己,必须努力活下去,陪他们长大,哪怕多一天、多一点。”

    杨衿记教授特别建议:“在李先生的故事中,有个关键信息值得广大年轻肺癌患者关注,若尚未生育且有未来生育计划,患者应在开始抗肿瘤治疗前尽早寻求生殖保护措施,前往具备资质的生殖医学中心完成精子或卵子冻存,为未来保留生育希望。”同时,杨衿记教授还补充道:“这一病例也反映出肺癌的综合治疗理念。无论是早期还是中晚期肺癌,都应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综合多种临床证据与治疗手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一线治疗应坚定不移地遵循“好药先用”理念,优先选择洛拉替尼这类能强效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物。其核心价值在于将脑转移这一导致生存期缩短的关键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预防脑转移,就是守护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更是直接为长生存奠定基石。一线预防远胜于后线补救,这一策略是决定患者能否走向长生存的关键抉择。

    ALK阳性晚期NSCLC“高质量长生存”的新策略、新希望

    正如前文患者故事中所生动展现的,从李先生实现pCR的奇迹,到张先生面对脑转移仍不言弃的坚持,ALK阳性晚期肺癌患者的长生存之路,离不开医患携手、个体管理的共同努力,更依赖于创新药物ALK-TKI的不断进步。

    李安娜教授指出,在应对ALK阳性晚期肺癌这一“钻石突变”类型时,治疗策略与理念正在持续革新。以洛拉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ALK-TKI,其中位PFS已突破60个月,意味着超过半数的患者用药五年仍未见疾病进展,部分患者甚至有望实现8-10年的长期生存。这一成果革新了ALK阳性晚期肺癌的治疗范式,为“癌症高质量长生存”提供了坚实底气。

    在晚期肺癌的病程中,脑转移发生率高、危害严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更会显著降低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因此。“预防脑转”是实现长生存的首要前提。正如张先生等患者的经历所示,即便初始治疗手段有效,后续仍可能面临脑转移的风险,突显了从治疗伊始就采取高效预防策略的必要性。CROWN数据显示,在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中,洛拉替尼五年内脑转移累积发生率仅为5%,在亚洲人群中甚至实现五年“0脑转移”,充分表明洛拉替尼一线治疗具有优异的颅内保护作用,使患者无忧脑转,助力其实现5年甚至更长的生存获益。

    真实病例亦凸显了一线治疗中及早预防颅内病灶的重要性。患者李先生,初诊为IV期伴骨转移,在洛拉替尼一线治疗下不仅实现肿瘤良好控制,更有效预防了脑转移发生;患者张先生在一线治疗约两年半出现脑转移,所幸换用洛拉替尼后,脑转产生的不良症状如头疼、视物模糊在三四天内即获得改善,进一步凸显了一线应用洛拉替尼的临床价值,其能够有效预防脑转移,避免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从而为患者争取更优的生存预后与生活质量。

    展望未来为生命加时,平凡人生因“治愈”而不凡

    洛拉替尼正在助力ALK阳性晚期肺癌迎来高质量长生存新模式,并逐渐走向“临床治愈”。杨衿记教授指出:“ALK阳性NSCLC的生存目标将转变为“To Live Longer, To Live Better”。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重新理解生命价值、追寻未来的人生意义,成为每一位患者与家庭的必修课。

     

    图片4.png

     

    患者蔡女士始终将陪伴子女成长视为最大动力,但她同样理性地面对未来。“我清楚妈妈无法永远陪伴他们,因此很早就开始对他们进行‘死亡教育’。”她在2021年写下第一封信,约定三年后启封;去年孩子收到时,她已跨越了原不敢确信能抵达的时间。如今,她再次执笔,写下新一封寄往未来的信,期待孩子在高中的某一天展开。

    李先生确诊后更加珍惜当下。“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他积极发展业余爱好,与父母一同自驾游历十余省市,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也在旅途中遇见新的伴侣,迎来第二次爱情。

    患者家属徐先生分享了他陪伴岳父的抗癌心得。“提高生活质量不仅靠药物,更需要真诚的陪伴。多倾听他的故事,减轻他对疾病的恐惧,不回避、不忌讳,这是我们作为家人能给出的最好支持。”

    患者张先生重新梳理了生命的优先级:“第一步是好好爱自己,第二步是尽力孝敬父母。如果还有能力,我希望为世界留下一点痕迹。”他计划撰写个人自传,也渴望继续为山区教育贡献力量,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在这些不同的未来期待中,他们虽面临癌症的挑战,却无一不在探索爱、责任、陪伴与信念的深远意义,努力践行“不仅活下去,更要活得好”的核心目标。

    总结

    在这场关于晚期肺癌长生存时代的深度对话中,我们见证了从“绝症”到“慢病”的医学里程碑,生命拦路虎般的颅内转移从“治疗”到“预防发生”,也聆听了无数患者与家庭用爱与勇气写就的生命诗篇。长生存的意义不仅在于延长生命长度,更在于守护生命质量。

    洛拉替尼正以突破性疗效重新定义晚期肿瘤生存边界,真正实现了高质量长生存从理念到现实的跨越,更将脑转移的预防关口前移至治疗起始阶段。对ALK阳性NSCLC患者而言,颅内病灶“预防”与“治疗”是并行的重要课题,优先选用具有卓越颅内保护效果的药物,为患者构筑起保护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第一道防线,方可让长生存更多从容,更少负担。未来,晚期肺癌诊疗将继续朝向更加精准、人性化的方向迈进,助力每一位患者实现“活得更长、更好、更幸福”的生命愿景。

     

    图片5.png

     

     

    图片6.png

     

     

    图片7.png

     

     

  • 免责声明: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 [健康[河北一洲肿瘤医院质子中心:为复发垂体瘤患者点亮希望
  • [健康[怒放的生命:洛拉替尼一线治疗跨越NSCLC生死鸿沟,改写生存新篇
  • [健康[单眼散光困扰多年,精雕手术矫正视力恢复
  • [健康[东莞虎门爱尔眼科公益眼健康活动暖心开启
  • [健康[河北一洲肿瘤医院质子放疗临床研究招募肿瘤患者
  • 友情链接:中国访谈网 | 环球旅游网 | 中国青年网 | 青年教育网 | 中华网 | 中国网生活 | 新宁网
  • Copyright © 2023 南方健康网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318041 举报qq:417537522
  • 关于我们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