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海人寿韶关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顺利开展一例“植物人”促醒手术,这是韶关地区首例应用脊髓电刺激(SCS)进行“植物人”促醒的手术。
“手术的成功开展,为韶关地区‘植物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有效方法,能显著提高此类患者的促醒率。”神经外科部门负责人刘保国博士表示,他带领手术团队经过了多学科术前评估、讨论和会诊,使此项新技术顺利实施。
中风后辗转转入“植物人”患者
2023年的9月,59岁的刘大爷突然剧烈头痛,家人急忙呼叫120送至南雄市人民医院,经急诊头颅CT后,显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随后进行头颅CTA检查,诊断为颅内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考虑动脉瘤破裂出血明确,短期内有再次出血风险,如再次出血,将危及生命。术后虽然动脉瘤已经栓塞,脑室给予外引流,但出血致使脑部受损。刘大爷先后做了腰大池引流、气管切开等手术。虽然病情逐渐稳定了下来,但他仍处醒来。
虽然经过及时送医救治,刘大爷的命算是暂时保住了,但是后续的一系列治疗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刘大爷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当时的医生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继续医治。术后,更让人头痛的事情又出现了,1个月、2个月……眼看着刘大爷保住了性命,可就是醒不了,家人再次陷入了焦虑与不安。
唤醒概率取决于患者状态
经过多方打听,刘大爷家属于2023年11月7日,将脑出血昏迷已两个月仍未醒来的刘大爷,转入前海人寿韶关医院神经医学中心,进行昏迷促醒手术治疗,以寻求刘大爷醒来的希望。
经过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刘大爷病情较前有所好转,达到了微意识状态;经严格手术前评估,刘保国副院长亲自为患者实施了脊髓电刺激手术,经慢慢调整参数,半个月的时间,刘大爷反应较前明显好转,可以简单配合家属,家属开心地笑了。
“目前唤醒‘植物人’的手段有多种,具体用哪种,苏醒的概率有多大,要看患者处于哪一种状态。”前海人寿韶关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保国介绍说,“植物人”,在医学上被称为“慢性意识障碍”。根据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和预后等方面,慢性意识障碍又被分为植物状态和最小意识状态。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患者可以眨眼,看似清醒,但缺乏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活动,认知能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反应能力意识完全丧失。
最小意识状态(MCS)的患者会出现不连续和波动性的明确意识征象,具体还细分为MCS+和MCS–。MCS+指出现了睁闭眼,肢体能够遵循指令活动,但无法完成与外界功能性交流;MCS–指临床上出现视物追踪、痛觉定位、有方向性的自主运动,但没有办法遵循指令活动。
前海人寿韶关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为刘大爷进行了详细评估,经过反复诊断测试,经脑电图及昏迷量表等评测,认为他正处于最小意识状态,具有苏醒的可能。经过与家属沟通,决定植入脊髓电极,进行脊髓电刺激术促醒。
术后意识状态大大改善
当前,我国医学界对“植物人”传统治疗手段包括药物促醒、高压氧促醒、周围电刺激促醒、感官接触促醒治疗等,总体疗效有限,效果欠佳。
脊髓电刺激是手术促醒的方法之一。刘保国博士介绍,脊髓电刺激是将电极植入脊柱椎管内,以脉冲电流刺激脊髓及神经治疗疾病的方法。研究发现,电刺激不仅能改善脑循环、缩小脑缺血灶,还能兴奋大脑皮层,促使患者神志清醒。
手术也无需开颅,只需要从患者后颈部切开一个小口,将一个微型电极片植入颈椎硬脊膜外即可,连接的刺激器埋入皮下,每天进行微电流刺激,从而达到唤醒患者的目的。
神经外科团队为刘大爷植入电极后,通过精准程控、个体化康复,刘大爷较术前有了很大改善。术后一个月,通过CRS-R(改进的昏迷恢复量表)评估,林大爷从3分升至10分,眼球可以进行物体追踪,也可以对声音定位及遵嘱活动,意识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
刘保国表示,“植物人”昏迷促醒治疗在以前的确让人望而却步,只能应用一些常规保守的治疗,而今随着脑科学和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即使脑损伤严重的患者经过正确的评估和手术干预治疗也能产生意识上的恢复,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脊髓电刺激对于治疗意识障碍具有明确的疗效。
韶关日报记者 刘璐